开云登录入口
联系我们关注微信
服务热线全国服务热线:

13506381032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这家企业让粮食“住”进气膜仓 单仓可储粮7500吨!

发布时间:2024-10-24 12:08:56 新闻来源:新闻中心


  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仓储。如何让储粮更加绿色化、智能化,是储粮行业科技工作人员一直在攻坚的问题。

  这个“难题”交到了国内粮食行业专门从事粮食储藏技术探讨研究与开发的中央级科研机构——中储粮成都储藏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储藏院”)。这家位于成都青羊工业总部基地的企业,以创新赋能,让粮食“住”进气膜仓,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为新一代“大国粮仓”奠基。

  粮食气膜仓是如何诞生的?这样的新质生产力对于储粮行业来说有什么效益?一起走进成都储藏院,去寻找答案。

  在中央储备粮四川新津直属库,几座像气球一样的仓库在这里拔地而起,洁白的“肤色”、独特的“身姿”,加上肩负的特殊使命,使它们成为当地的新地标。

  这是由成都储藏院与中煤能源集团联合研发的全球首创架空式粮食气膜仓,这样的粮食气膜仓共有4座,每座高36.1米、直径23米,单仓就能储粮7500吨。按每个成年人每天消耗半斤口粮计算,一仓粮可满足7万人一年的口粮。

  “我们家里经常买的米面,夏季一个月后,袋子里面就有可能长虫生霉,没法吃了,所以说储存粮食并不简单,不是放进仓里就不管了。”成都储藏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月介绍,“储存粮食是有很多科技含量的,是一个技术活。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够把粮食保管得更好,能够在储藏过程中常储常新,还能避免在储藏过程中虫霉的危害,绿色储粮技术就应运而生。在众多的绿色储粮技术中,非常好的有两种,一种是氮气气调储粮技术,一种是低温储粮技术。”

  据了解,传统的仓库因为保温隔热气密性不好,维修保护成本高,粮食行业的科技工作人员都在努力寻找拥有非常良好气密性和保温隔热功能,既能保护粮食减少资源浪费,又能保持粮食营养和口感的一种新型粮仓。如果把传统粮仓的储粮方式比作给粮食穿了一件普通的棉衣,那么气膜仓就好比给它换了一件高档的羽绒服,各项性能都会显著提升。

  李月在储粮行业摸爬滚打近20年,同时也是粮食气膜仓研发试点项目总指挥。据她回忆,2017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一次央企创新成果展上,中煤能源集团“中煤雷奥”气膜钢筋混凝土结构球仓,牢牢地吸引了中储粮集团参观人员的目光。该仓型采用新颖的建造工艺和特别的结构,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能力和气密性能,能大幅度的降低能耗,提升综合经济效益。

  既然气膜仓可以储煤,那么它能不能储粮呢?于是,一场仓储行业的技术跨界就此拉开了序幕。

  当时,研究团队算了一笔账——粮食气膜仓的建设成本与传统粮仓相当,但可实现低温储粮,运行能耗同比预计节约30%以上。研究团队敏锐地察觉到,这正是大家苦苦寻觅的新一代绿色“大国粮仓”。

  然而,金灿灿的粮食和黑黝黝的煤炭天差地别,储煤仓并不适合直接储存粮食,粮食对于仓储条件的要求比起煤炭堪称苛刻。

  “煤仓对温度没有特殊的要求,而粮仓温度需要长期保持在低温(15℃以下)或准低温(20℃以下)水平;煤炭可以耐受较大的昼夜温差,而粮食必须在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储存;煤仓仓壁只要求不漏风、不漏雨、不漏气即可,而粮仓仓壁还要求光滑平整……”李月说,这只是他们要面对挑战的冰山一角。

  和煤仓相比,粮食气膜仓在保温隔热能力、气密性能、防水防潮性能等方面要高很多,毕竟粮食是要吃到嘴里的,要充分保证粮食的安全性。从煤仓到粮食气膜仓的研发过程中,团队先后突破了粮食“保鲜膜”、构建新仓顶、空中搭建等“卡脖子”的技术,实现了粮食储备仓在绿色储粮领域的重大技术革新。

  2021年3月,作为中储粮集团重点科技项目,中储粮新津粮食气膜钢筋混凝土圆顶仓设施设备专项试点研究项目真正开始启动实施,才一开始,就在粮食“保鲜膜”上遇到了不少难点。

  “如何寻找合适的膜材,什么指标才是适合的,产出怎么去验证可不可靠,这样的一个过程很难,像选一件衣服,先找材料,然后找一个好的裁缝,还不知道做好之后是否合身。”李月深知其中的困难,经过多番试验,科研团队最终确定了力学性指标(经向断裂强度、纬向断裂强度、撕破强力、焊接强度)和理化性指标(单位面积质量偏差率、膜材厚度偏差率、耐低温性能、静水压、防污性能、燃烧性能)来量身定做膜材。

  从确定仓型、制作粮食“保鲜膜”、构建新仓顶、空中搭建、小空间的施工神器到改造通风口,每一个环节都困难重重,但研发人员从未放弃过。

  “我们单位设置了一个锲而不舍奖,这个奖就颁给粮食气膜仓的开发团队,奖励大家在3年之间始终没放弃,始终把这件事情坚持下来,有了结果。”在团队看来,这样的坚持非常有意义,“在粮食气膜仓的研发过程中,面对各种困难,我们从未想过放弃,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国家的粮食安全需要它!”

  2023年7月,粮食气膜仓通过验收,从图纸变成现实。从镇江入境的进口大豆将优先“住”进粮食气膜仓。4座粮食气膜仓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可储存3万吨粮食,按每个成年人每天消耗半斤口粮计算,4个粮仓可满足28万人一年的口粮。

  “粮食行业的创新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从收粮、检测到储藏都运用上一些‘黑科技’,随着应用的推广,经济效益也逐渐凸显了出来。”李月介绍,比如粮食气模仓的运用,从经济效益上来说,首先是保质增效。以稻谷为例,采用低温储粮技术,每吨粮食在市场上可以多卖100元,氮气气调储粮,每吨粮可以多卖60元,以一个10万吨的粮库来算的话,每一个轮换周期可以增效600万元到1000万元。其次是降本增效。因为气膜仓有着天然的隔热性和气密性,免去了仓房维修改造的成本,如果按照10万吨储备规模的粮库计算的话,省下的维修改造费用,能够达到500万到1000万元,对粮食仓储行业是非常可观的降本增效的做法。

  除了经济效益,更多体现的是社会效益,粮食气膜仓以绝佳的性能开展绿色储粮技术,可以给老百姓奉献更加优质的粮食,让大家吃得更好。

  为了将粮食储存保管好,成都储藏院还研发了很多“黑科技”。李月介绍,粮食不完善粒检测仪就是这里面之一,对于粮食不完善粒的检验,传统人工往往需要10—40分钟,随着成都储藏院研发的“粮食不完善粒检测仪”的应用,只需要2~3分钟,就能对一份粮食样本的不完善粒指标进行自动检验测试,而且利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多项前沿技术大幅度的提升了检测准确性。

  “我们粮食行业的研发和应用,没那么多高大上,但通过在绿色储粮研发技术、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开发上不断发力,成果将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颠覆之前的方法,希望未来把这些技术带给更多的粮食仓储企业。”李月坚定地表示,科技工作人员在研发中收获“从0到1”的经验,将为未来粮食仓储行业朝着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陈静、闫青、王晓斌、胡蕊、杨明昆)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上一篇: 如何同时“保鲜”8000吨粮食 超级“收纳盒”上大分!
下一篇: HYP-5A型

相关文章

开云登录入口 联系人:张会利 手机:13506381032 电 话:0537-4223096 地 址: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圣诚路7号